93周年校庆|看了他们的故事,我也想和你一起庆祝生日
小时候喜欢掰着手指数自己的生日
因为那是血缘密码,是以后无数个故事的起点
长大后期待的日子又多了一个
母校的校庆日
在这一日的循环里我长大又成熟,经历着又感悟着
在这一日的往复中我认识出色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而有这样一群中大人
生日与校庆日在他们身上重合
11月12日
当中大与他们同天庆生时
93年的历史积淀与他们年轻的生命碰撞
今天,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中大故事
“希望我的青春继续在中大度过”
来到中大第一年的生日,赵益选择一个人过。他一个人从东校园骑自行车去游玩,到了六榕寺、石室圣心大教堂,最后到了南校园。这既是一次与中大和广州的亲密接触,又是一次难得的生日体验。已经在中大度过三年的他,第四年的生日正谋划着和朋友提前来一次毕业旅行。来到广州后,得知自己生日与中大校庆日同天,他很惊讶,还有一点点惊喜,又格外感谢自己与中大这一难得的缘分。
谈到当初选择中大的原因,赵益坦言,其一是对于广州这个城市的向往,喜欢这里的环境,不管是人文环境还是经济环境;其二是对伟人中山先生的仰慕,想要亲身体验一下百年学府的氛围。中大也并没有让他失望,给他留下了独一无二的青春记忆。而赵益与中大的缘分并不会因本科即将毕业而结束,他透露,自己已经报考了中山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让自己的青春继续在中大度过。
从“爸爸的单位”到“我的母校”
梁展宏和中大之间的缘分并不只与校庆同日生这么简单。他出生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初中毕业于中大附中,他的父亲也是一名“中大人”。父亲从原中山医护校毕业之后留在中山医从事医学实验技术相关的工作。
中大对于梁展宏来说,第一印象就是“爸爸的单位”。每年,由于校庆期间的工作,父亲很多时候会缺席他的生日,他笑言“每次生日中大校庆就跟我抢爸爸”。高考之后,他歪打正着地选择了中大,终于跟随父亲的脚步成为了一名中大学生,注定这一生就要打下“中大”的印记。
在中大,我的生日更加隆重了
2016年,出于对南方生活的憧憬和对中大东南亚研究的学术热情,姬艳晓从河南南下至广东。她觉得出生在中大七十周年校庆日是一种难得的幸运,以往的生日都只是和三两好友一起过,来到中大之后便觉得生日更加隆重。入学一年有余,中大严谨治学的风气让她成长不少。“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的十字校训,教会了她治学做人都应该“端正态度,认真准备,才能有收获”。
中大,保存了医者的初心
治学严谨、多元开放,是中大给熊立留下的印象。在学医的路上,她进入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科室轮番实习,在实验室做项目。不断接触新领域,让她开阔了视野,结识了一群朋友,能够从更多角度看待问题。
北校园是医学生们的大本营,“天使在人间”雕塑、孙中山铜像、红楼等建筑,校园被圣洁的氛围包围。熊立表示,红楼门前挂着的对联“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曾经给她无尽的精神力量,她说,“这是作为医者的使命,更是初心,不论多苦,这也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从中大学生到中大老师
从本科到研究生,再到博士毕业留校工作,谢俊锋老师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他不断体会到自身定位和追求目标的变化。“拿我本人所在的水生经济动物病害研究团队来说,学生时期和工作阶段我都进行着水生动物病毒的研究。当我还是学生时,虽然参与研究项目设计,但课题基本在导师的规划中进行;当我留校成为老师,作为水生团队的一员时,更多的工作是规划统筹,而且要开拓新的工作方向。”
谢俊锋老师逐渐享受这一角色转变的过程,他兴奋地说:“我所在的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是以解决水生动物育种、饲料、病害等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我的研究可以让渔民养鱼更容易,让贵价鱼类走进百姓家。”言语中无不表现着一个中大人的家国情怀。
说起生日与校庆日同天,谢老师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他说,学生时校庆日最开心的事就是加餐,而且是生日加餐。那时的食堂每逢校庆日就每人发一张塑料小卡片,多数是换鸡腿。现在的校庆活动越来越多,气氛越来越好,享受之余也不免让人回忆起读书时生日加餐那段单纯快乐的时光。
每个中大人的故事,也是中大的历史
1996年,李爱丽老师考上中大历史学系的研究生,主攻中美关系史方向。毕业之后留校任教,从事世界史、中美关系史的教学与研究。她表示,“通过自身专业的深造和学习,能够留在中山大学工作,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在中大21年来,李爱丽老师见证了中大的发展,置身其中,她对学术和教书育人有了更加深刻的看法。她认为,学术工作是老师的本分,作风需要低调务实,不能空谈口号,这和中大的精神、校风也是不谋而合的。
今年的校庆日,李爱丽老师正带着历史学系的同学们在野外考察,当天下午才能抵达广州,她希望带着学生,提前送上对母校生日的祝福。
“海域连千里,殿堂照八方!
——祝学校93年华诞”
三十年守护,“我晒的不是书,是光阴”
距1987年由原中山医科大学护校毕业留校后,李文军已经在中大图书馆工作三十年了。三十年间,李文军见证了中大图书馆的许多改变。提起这些变化,她如数家珍。“以前都是闭架管理图书,读者不能自取图书,都是先查手工卡片目录,抄下索取号书名给馆员进去书库找书,卡片还是由我们一笔一笔写出来的。借书数量有限制,过期还要罚款,一些学生没少因为罚款的事与馆员闹脾气。”李文军笑着回忆。在中大实行“阅读无止境,借阅不限量”与“超期豁免日”政策,三校区五校园图书馆图书互通后,读者更幸福了,图书馆馆员也开心。
刚到医学图书馆时,李文军经常可以见到很多医学老教授、医院的著名专家出入图书馆借书、查看最新的期刊。“随着图书馆的电子期刊越来越多,使用越来越方便,现在的老师、科研人员都说不大来图书馆了,但事实上,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图书馆。”
“我父母也是中大职工,父亲是中大65届中文系毕业的,我与我父亲两代中大人,祝愿母校越来越美好!生日快乐!”
生命前线,是责任也是荣光
温月娥是附属第六医院食管胃肠外科的护士长,她每天早上交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查房,督查下级护士的夜间工作。如果病房忙起来,还会协助下级护士共同完成护理治疗,与此同时她还要开展其他常规工作。
从1993年到医院,温月娥在临床一线已经有十四年了。提及生日,温月娥表示,由于医务工作的繁忙,自己从前并没有太多关注中大校庆的活动,但却十分珍惜自己与中大的这份缘分。今年的生日,她也将在临床一线度过。对于温护士长与千千万万和她一样的医务工作者来说,生命前线,是责任也是荣光。
“祝中大为祖国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创造新的辉煌!”
以另一种方式与中大相遇
2012年大学毕业后,从湖南来到广州找工作的雷桐凤正巧遇上了中大招聘,通过面试成为了附属第一医院的一员。说起当年的面试,雷桐凤依然觉得十分幸运:“或许是因为有其他家人在中大工作的缘故,从小就听着我家人说中大发生各种故事,所以有了憧憬。虽然没能在中大上学,但当时想着,我可以用另一种方式亲近她。”到医院后,得知中大校庆日与自己的生日是同一天,她觉得自己与中大冥冥之中的联系更加坚固了。
“和同事相处的日子让我印象深刻,很开心在附属一院与大家相遇。这个大家庭充满爱,很温暖。希望中大越来越好,我也会尽我绵薄之力,努力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跟中大共同成长。”
“愿中大年年人才辈出,愿中大再创辉煌!”
93年,有无数勤恳敬业的教职工工作于斯
93年,有无数优秀的学子成长于斯
中大也在93年的风雨中一直屹立长青,蔚为国光
无论是否在11月12日出生
SYSUers与中大的相遇都是难得的缘分
悠悠寸草心怎样报得三春暖
千百个故事里,总把校园当家园
93岁,所有SYSUers祝中大生日快乐
--- iSYSU ---
统筹策划:薛思洋
采访:唐艳丽、左思韵、薛思洋
摄影:张家齐、徐梓峰、赵婷婷、余炜廷、曹正平、杨晓聪
组稿:冼嘉齐、薛思洋
文案:薛思洋
编辑:钟财芬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zhongdaguanwei@163.com